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毕业生风采>>阅读文章

我校优秀毕业生杨清铄用自己的职场故事告诉你“读大学,几本才够本?”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2日    阅读次数:3757
    大一入学,最是迷茫时候。对于自己的学校有多少认识?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多少期许?恐怕是每个新生心中犹豫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帮助新生快速定位大学生活,学校官方微信特别推出了一档栏目,邀请我校07级毕业生杨清铄“开坛论道”,通过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场故事为新生们“答疑解惑”更兼“加油打气”。开学伊始,杨清铄祭出一篇《读大学,几本才够本》,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上引起回复无数。这位理性而又诚恳的学长为新生们带来一堂“微互动”的认知课。也让我们的新生入学教育多了许多亲切感。
    作者简介:杨清铄 本科阶段就读于我校国贸0704班,研究生阶段就读于纽约理工大学,现就职于Mercer Consulting,任高级分析师。 

 
读大学,几本才够本

    知道为什么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弗格森麾下的曼联么?因为当他们处在困境的时候从来不放弃比赛。如果对手仅领先一球,那么在比赛的最后15分钟里反而会更紧张,因为谁都知道曼联随时都有可能翻盘;如果曼联输掉了比赛,那么在下一场比赛中一定会做出漂亮的回应,击破别人的质疑。比赛都有裁判,但对于一支球队来说,裁判不会决定他们能否赢得冠军。可能一场比赛输掉了,但那只是整个赛季的一个时间节点,不断地努力、进攻,保持坚毅和自信,他们的判官其实是自己。就好比我们的生活,决定你是不是快乐、能不能幸福、优不优秀、事业成不成功的一定是你是否拥有符合逻辑的能力、潜力和心态,至于你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就能决定你的未来了?亲,好好的,咱不闹了。
 那次没被选上,真怪不得别人    
 大二那年下半学期,我在找暑假实习的机会。因为大家都在找,竞争实在是大,所以海投了一堆公司之后收到的反馈并不多,好不容易收到了一家银行的电话面试机会,可是一通电话就被人家问傻了。那是北京一家银行的投行部,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打电话来说对我比较感兴趣,因为简历上写的我很优秀,看上去在“三本”学校里有些与众不同,想电话先聊聊。我们聊生活聊梦想聊的不亦乐乎,最后她说问你几个专业问题吧。“简单说说什么是期货”、“你了解的金融衍生品都有哪些”、“WACC怎么算,逻辑是什么”等等。哎等会儿,WACC?是什么东东?就算它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那次沟通简直是虎头蛇尾,问的专业问题听懂的都不多,非常尴尬。最后那人说本来对我有所期待,很遗憾我并没有改变她对我们这个层级学校的学生能力的看法。     
 看法这个东西有时是有逻辑的,有时是没逻辑的。你基于我们学校的好坏来判断大学刚入学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符合逻辑;但要是仅基于学校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在大二、三、四时的能力和未来的潜力,是没有逻辑的。只是当无数个没有逻辑的推理得到我这种不争气学生的验证之后,莫名其妙看起来也很顺理成章嘛,以至于“三本”的当事人们也都相信了这些错误逻辑。作为曼联球迷,我已经习惯了在一个地方吃过亏之后再找下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大三那年我一边学习投行方面的知识,一边接着投简历找实习,终于又淘到一个机会。汇丰银行中国区总部在招实习生,前期工作是协助他们组织环球资本市场研讨会,并负责客户的接待工作;后期需要协助他们做一些国际外汇市场的分析工作。电话面试的时候先问了几个专业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这次我总算没再给“三本”学校丢人;随后问我有没有组织活动方面的经验,这个我实在太拿手了,在大一就开始干的“不务正业”的事总算可以派上用场,介绍了两个成功案例之后对方很满意,最后我获得了去上海实习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了一个机会,是因为我们真的不行,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在参与竞争之前悲观,究竟是源自你读的是“三本”,还是因为你根本就没准备好却又不敢承认?有人说在我们学校没有学习气氛,亲,相信我,在工作中我面试的那些有学习气氛的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啥也没学到还没什么想法的多的是。看过好多关于大学毕业生起薪的排名,让大家误以为学校的好坏决定了收入和平台。可是亲们,站在雇主的角度,哪所学校毕业以及学什么专业出身这些背景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为一个人支付薪水,是期待他(她)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乱七八糟的能力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或者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他(她)的学费买单。有同学说在专业水平等各方面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企业肯定会优先选择一、二本大学的毕业生。小伙子(美女),别天真了,如果各方面条件真的差不多一样,但你出身“三本”,能吃苦、脚踏实地,会更珍惜机会,对薪水期待又不过分,企业不招你招谁呢,这个逻辑是对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至少你得在路上    
 我现在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工作,而且干的不错,职业发展看上去顺风顺水。但你知道么?刚入行的头三个月,现在想想还泪点满满。    
 在美国读MBA时就想以后做管理咨询的工作。虽然回国之后做着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但想想自己还很年轻,应该结合兴趣去尝试一下,所以辞掉了当时的工作,转而申请了中大咨询(中山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咨询部的职位。第一轮面试的时候和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聊的非常好,介绍了在美国做过的项目经验,分享了我对管理咨询工作的认识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很顺利地进入到第二轮面试。第二轮安排在了那年过年后的没几天,我刚做完一个小手术,拖着还没拆线的腿从唐山飞到广州去见公司合伙人。到公司做了套测试题之后又等了1个小时,人资部的小美女过来和我说合伙人看了我的简历之后,觉得我的本科学校背景比较弱,所以不打算抽时间见我了。这种被拒绝的方式让我难以接受,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微信群里调侃我的前老板“法海你不懂爱”。倔强的我想着我的职业规划不能还没起步就结束了,于是我找到人资部的同事,请求(那是我唯一一次求别人给我份工作)给我一个实习的机会,只要三个月,跟过一个项目,让项目经理来判决我的水平。最后沟通下来的结果倒真是挺符合逻辑的,海归MBA,有海外项目经验和国内工作经验,之前薪水8k加奖金,现在只要3k实习岗就能用了,就“酱”我很“顺利”的成为了中大咨询当时最老最便宜的实习生。     
 你知道对于生活里一些很重要的未卜的变化,父母总是比我们更担心。那时候为了让我爸妈放心,我向他们虚报了一个更高的薪水,并时不时描绘一下咨询工作的美好未来。一面承受着来自父母的压力,一面面对着以前的积蓄花光的压力,一面又要玩命干活,在项目当中尽可能多的承担责任。熬了记不清几个通宵建模型、写报告,三个月过后,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约我谈话,把我转成正式员工,并签订了在管理咨询行业的第一份工作合同。又过了一段时间,我逐渐成长为项目组的骨干和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公司老板也在各种场合向当时对我的拒绝道了歉。再之后的日子,我就被学长推荐到了美世咨询,并通过了严苛的面试(以后有时间可以给你们讲讲面试的各种段子),开始了更高大上的咨询之路。     
 我不会做心灵鸡汤,所以不瞒你们,真的因为是“三本”学校的毕业生被拒绝过,中大咨询也不是唯一的一次。但是抱怨没有用,人家不给钥匙,咱就配把钥匙进了门,虽然不是原装的,但至少我进来了,看到了里面的世界,也让里面的人认识了更全面的我。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前提是要有耐心一直走在路上。你可能会绕个弯路,但谁又不是呢,一直走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读大学,几本才够本?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对你有所启发。读大学,不在乎你读的是几本,如果你能在专业上、生活中都有所感悟,就够本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