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产业推动新形式就业
记者:您如何总结我国2016年的就业工作?
杨宜勇:2016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保持平稳运行,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保持就业稳定,实现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陆续出台一系列“保增长、稳就业”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措施,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推动发展。随着这些举措的贯彻落实,2016年以来,我国总体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共享经济带动就业效应逐步呈现,就业结构持续改善。
记者:据您观察,今年我国就业新的增长点是什么?
杨宜勇:“互联网+”热潮涌动,成为引领就业的发动机。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服务业新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16年1-8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42.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5%,比上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32.8%。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动了就业形式的创新。《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与互联网有关的行业对人才需求紧缺度领先于全行业。新的产业催生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对传统就业形式形成一定冲击。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幸福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记者:就业结构性矛盾一直是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今年的情况如何?
杨宜勇:今年,我国就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2798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占GDP的52.8%,比第二产业高出1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1.1个百分点。与第二季度相比,第三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速为7.6%,略有加快。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拉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发力。2016年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显示,旅游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4.7%,体育服务业同比增长30.7%,健康服务业同比增长16.9%,养老服务业同比增长17.7%。“幸福产业”对吸纳就业的作用积极。1-8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同比下降0.6%,其中,第二产业下降1.9%。而服务业中的“五大幸福产业”,从业人员数同比增长2.5%,其中,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分别增长6.0%和7.3%。
经济“慢步”增长就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记者: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如何?
杨宜勇:从国内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口红利的释放。然而最新的人口预测显示,未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将呈现倒金字塔状,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呈现下降的趋势。2014年15-59岁人口同比减少了371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8%,分别连续第三年和第四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就业的矛盾。但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对经济未来的长期增长形成制约,反过来影响就业的增长。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率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2017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难题。
从国际上来看,2017年,全球还将“慢步”增长路。我们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降至3.0%。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外贸需求疲弱影响我国出口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就业构成威胁,有可能引发新的失业问题。
不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对创业创新宏观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都将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记者:您认为,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将会如何?
杨宜勇:第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仍旧保持现有水平。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到来,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国内产业结构处于转换关键期,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下降。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降低已经影响到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若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未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可能出现下降。并且,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步减少,为此,只需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变化维持一定的就业规模就能保持社会就业的稳定。初步预计,2017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维持在1100万人以上,但低于2016年的水平。
第二,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高于1,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职位空缺多,这主要是由劳动力供给下降所导致的供不应求。从周期性因素来看,2015年以来,就业市场景气度一直在下降,预测这种下降的趋势在2016年和2017年还将延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持续下降,这一趋势与宏观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相吻合。
第三,劳动力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劳动者的构成变化来看,我国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未来随着低端就业市场上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项技能的农民工、普通工人以及简单体力劳动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新的具有更高学历层次的就业人群进入市场,劳动力将逐步实现由低教育水平向高教育水平的更替,由此带来劳动力整体质量的提高。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劳动力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落实、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将使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提升。(李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