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速递>>阅读文章

《三亚日报》报道我校鸣鹰支教队:10年义务到农村学校支教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5日    阅读次数:2031

三亚学院鸣鹰支教队:10年义务到农村学校支教

 

2.jpg 

 

每周三中午,三亚学院门口总能看见一群背着包的大学生,他们不是去旅行的,背包里装的是各种学习用具。他们来自三亚学院鸣鹰支教队,今年是支教队成立的第10个年头。

  在三亚一些偏远农村小学,教师资源比较短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鸣鹰支教队的发起也源于此。10年来,支教队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成员也由原来的不到40人,发展为如今的110多人,帮扶对象也由原先的红花村小学,扩大为包括南丁小学、罗蓬小学等在内的7所小学。

 

支教队成立

 

  2006年,就读于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朱俊燕,在一次实习过程中偶然发现,三亚红花村小学师资缺乏,全校只有6名老师,且没有专门英语教师。回到学校后,朱俊燕开始认真地思考,并将自己的见闻告诉了同学们,结果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不久,一支由全院40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来到红花村小学支教,每周定期为红花村小学的孩子展开辅助教育。

  2006916日,三亚学院鸣鹰支教队正式成立,成员全部来自三亚学院的在校学生。10年来,支教队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来到鸣鹰支教队,成员也由原来的不到40人,发展为如今的110多人,支教范围从学院附近的红花小学到红庄、罗蓬、荔枝沟、南丁、内村(后搬迁)、海罗和下抱坡村等8所小学。每到一处,队员们用行动赢得了学校师生的认可。

  鸣鹰支教队的活动,为农村的孩子送去知识、组织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小学的教学压力。据统计,鸣鹰支教队每年开展140余次志愿服务,参与人数多达1000人,服务时数多达15000小时。“用一年、两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换取我们一生的回忆”,是队员们常说的话。

  荣誉也纷至沓来。20148月,在三亚市公益创意项目征集大赛中,鸣鹰支教队“那时花正开”项目获三等奖;2014年,“寻找最美三亚人”大型公益活动中,荣获“最美三亚人”提名奖;2015年,三亚鸣鹰支教队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海南省优秀志愿者组织奖、海南省公益项目大赛三等奖、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青少频道“青春新风尚”奖以及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16年,鸣鹰支教队获三亚市十佳志愿者组织奖;2016年,鸣鹰支教队获得“全国百佳大学理论学习社团”称号,并受到团中央的表彰。

 

支教的苦与乐

 

  由于路途遥远偏僻,每周三队员们都必须徒步或者乘坐简陋的“三脚猫”去支教。“三脚猫”看起来十分简陋,且在外人看来十分危险,但对于队员们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交通工具。

  支教时总能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一些调皮的孩子在上课时不安分,一些孩子捉蜥蜴或小虫吓女队员……每每遇到这些情况,有些队员们会心生退意,但孩子们的真诚总能让他们留下来的信念更强。

  杨静静是鸣鹰支教队的前任队长,她大一便加入鸣鹰支教队,几年支教的日子她风雨无阻、从未中断。她说,自己头一次站在讲台是在这里,头一次写教案也是在这里,头一次被称作老师也是在这里。“在一些人眼中,支教是件‘头脑一热就会做的事’,随便侃侃而谈上几节课,和孩子们做做游戏,便能够顺利地完成。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杨静静说,支教所面临最难的工作是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完善,甚至基本的学习习惯,都要花心思、下工夫帮他们养成。

  “虽然有时候他们调皮捣蛋很让人生气,可孩子们的真诚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杨静静说,有时候孩子们惹老师生气了,就会从带些水果、自制一些小玩具送给他们。接受礼物的那一刻,无论有多生气,心里都是暖暖的。同样,对于这些农村的孩子而言,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哥哥姐姐们,给他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是他们向往的榜样。

 

拓展孩子兴趣爱好

 

  每一次支教活动前,队员们都会进行精心的备课准备,且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他们千方百计想增强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一些队员采用灵活的方式授课,英语课用歌曲吸引孩子,数学课用小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参与,一些队员还准备了一些小礼物,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从2014年开始,鸣鹰支教队将下午第三堂课改为兴趣班,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包括绘画、唱歌、跳舞、街舞和诵读,以及行为规范、安全教育等课程,孩子们学得都很起劲。

  在新任队长梅辉煌看来,支教不仅能帮助他人,更能历练自己。谈起自己的支教感受,他说,乡村的孩子都很淳朴、很可爱。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与外界接触也比较少。所以课堂之余,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外面世界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多天后都还能记住课堂上的细节。

  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支教老师的关心和喜爱,他们采摘路边的野花、自制的贺卡和水果送给老师。支教队员和孩子们也成了朋友,经常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走出山去,以后也去支教帮助其他孩子,用爱心奉献社会。

 

点评

 

  “用一年、两年乃至更多的时间,换取我们一生的回忆,”这是鸣鹰支教队的口号,也是队员们常说的一句话,哪怕道路艰难,他们也希望把这句话付诸实际。

在队员们的眼中,每一次支教都是一段故事,有欣喜也有失落,有过软弱也有过坚强,但是每当站在孩子面前,他们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正如一位支教队的老队员所说,只要孩子们需要,队员们就可以做到,为了孩子们,队员们总是尽其所能。

 

报道链接

《三亚日报》:http://epaper.sanyarb.com.cn/html/2016-07/25/content_3_5.htm

三亚新闻网:http://sanya.hinews.cn/system/2016/07/25/030565252.shtml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