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 迎难而上
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2009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林志向
(2009年3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党组同意召开的,也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特殊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总结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研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全面部署我省2009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吉明江县长简要介绍了昌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一些院校和用人单位的代表作了发言,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听了深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实现了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较大增长,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海南,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我省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达45322人,其中高校32582人,中专生12740人。比上年40213人增加了5千多人,增幅达12.7%。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初次就业率为83.7%,高于上年同期水平(82.7%),其中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8%。
(一)加大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深入10多家院校举办就业讲座,对9000多人次的毕业生进行了现场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将“行行能建业,处处可立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之大局”等思想灌输给毕业生,得到了院校师生的广泛认可。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服务周”等专项活动。同时,紧扣毕业生就业规律和特点,举办了春秋两季大型毕业生专场供需洽谈会,指导院校举办20多场校园招聘会,利用我省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组织高校参加各类全国性网络招聘活动,有效地实现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相互衔接和补充,深化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二)出色地完成了地震灾区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地震灾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我们根据文件要求布置了灾区毕业生就业情况摸底和相关情况统计工作,及时把我省涉灾毕业生701人的家庭受灾程度、就业落实情况、求职意向、存在困难与问题和各校采取的相应措施等向教育部做了专门报告。各校采取了一对一帮扶,强化对灾区毕业生的心理援助,使他们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积极地面对就业。各校还拨出专款用于灾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经济困难的灾区毕业生发放一定的求职补助和生活补助。我局也接收了三名未就业的灾区毕业生前来见习,并发放相应补助。同时积极协调本省用人单位提供岗位需求信息,共提交给四川省教育厅253个岗位信息,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100个对口支援岗位数。
(三)健全了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全省15所高校进行了第二次就业工作评估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5家院校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评估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明显。按照评估考核的要求,各学校领导普遍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重视,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人员和设备,投入了经费,完善了制度建设,建立了就业工作的奖惩机制,逐步完善了就业市场建设,就业指导朝着专业化、全程化方向迈进。开展就业评估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促进各院校提高就业工作水平,逐步建立起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初步实现了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加强大学生就业课程建设,组织
(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为树立大学生创业意识,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模式,先后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举办“创业培训和境外就业”讲座,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基本知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探索“启动门槛低,经营风险小,创业效益快”的项目形式,其中我局为省商业学校“创业一条街”提供了近6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毕业生创业,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
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效的取得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以及广大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换来的。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和所有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稳步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当前就业形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也日益加剧,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将会进一步减弱,将给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带来更大的挑战。当前我省面临的就业压力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裁员压力。部分生产企业定单锐减、开工不足,一些出口型企业也已停工停产,预计非正常失业将会进一步增加。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生猪等农产品价格的回落,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效益减少,将会减少使用技能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还有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关门停产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将逐步增加。三是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依旧存在。四是新增劳动力带来新的就业需求。预计全省新增劳动力12万,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7.8万人以上、下岗再就业需安置3.4万,不算外省流入的劳动力,本省需要就业的人数也达到20多万人左右。省委、省政府在部署全省工作时,对就业工作提出了“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8万人”的目标,即使全部完成,也存在10多万的岗位缺口,可见就业压力非常之大。
(二)我省毕业生择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省毕业生择业存在以比较几个普遍的问题:
一是在择业观念上,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态没有摆正,总是想一步到位,眼睛只盯着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高职位高工资,大多数毕业生仍将就业目的地定在海口、三亚等人才区域饱和的地区、行业和单位。二是在择业意识上,角色定位不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分析和角色定为意识不足。进了人才市场,招聘单位众多,不知从何下手,觉得比较茫然,具体表现是乱投递简历,见了企业就上去应聘,而不是根据自己专长特点、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这样就造成了成功率低,影响了求职自信心。三是在择业心态上,有求职畏难情绪,积极性不够高。本来就业岗位就需求不足,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趋于严峻。因此有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求职,碰了一两次壁,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存在畏难情绪。最后是家长带着来求职,甚至是家长代替求职,孩子窝在家里等消息。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不足
虽然这几年我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一是部分院校就业工作落实情况不够理想,没有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工程”和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的“三到位”,制约了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改革没有明显进展,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我省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三是院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师资严重缺乏。四是各市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水平有待加强。部分市县在毕业生的人事代理服务,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推荐服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改进来稳步推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四)要充分看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因素
在看到宏观经济环境对我省今年经济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毕业生择业存在问题以及我们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足的同时,还要充分看到做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因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今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还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我省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这是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二是从总体上看,我省仍处于经济上升期,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逆转。同时,中央将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我省今年也将投资480亿元,打造100个重点项目,包括100万吨乙烯、金海160万吨造纸、文昌航天城、华能东方电厂、海南电网跨海联网、海屯高速公路、博鳌机场、洋浦石油储备、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等重点项目,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一些行业和领域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的力度。比如机械制造、房地产等行业,由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正在加大。从目前情况看,农业、教育、医药等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此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烟酒、化妆品等零售、批发业也是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的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就业形势较好。对于高级IT研发人才和医药生物类研发人才,企业需求依然强劲。总之,今年的毕业生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今年全省就业部门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保就业局势稳定”,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们工作的主要三大群体,毕业生已成为我省较大较集中的就业群体。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信誉,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此,我们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把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是我们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需要人劳部门一家的努力,还需要院校及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同来关心与帮助毕业生实现比较充分就业。
三、攻坚克难,全力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10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加上去年尚未落实就业的150多万人,有超过76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09年我省大学生也保持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有3.3万名应届大学生,比08年增长27%,再加上中专技校的毕业生,今年将有超过5万名学生毕业,这是历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强化帮扶,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就业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事关毕业生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为毕业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把“一切为了毕业生,为了一切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理念,要急毕业生之所急,帮毕业生之所需,解毕业生之所难,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为毕业生提供各项就业服务。
一是加强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精神,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我局和各高校联合主编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并围绕该教材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同时,整合各级就业信息资源,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五位一体,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逐步形成“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化,信息网络化”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二是优化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机制。各市县毕业生就业主管机构要在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事代理服务,拓展服务功能,在职称评定、转正定级、社会保险、人事关系转接等方面继续努力。通过完善市县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加强市县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使学生毕业前在校内得到全面的就业服务,离校后在社会上得到相应的就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同时在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推荐服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等方面形成较完善的机制。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部长周济在09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存在差距。教育战线必须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各院校要按照周济部长的讲话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联系,坚持做好三个零距离:“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教学实践与职业岗位零距离”。
四是加快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要根据未就业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万名未就业的毕业生参加为期6个月至1年的见习活动。加强见习基地建设,按照针对性强、能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原则,积极整合资源,联系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见习基地或提供见习岗位。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各方面条件较好且能持续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见习单位为省级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探索将见习基地延伸到可提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见习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适当的时候举行一场未就业毕业生和见习基地的岗位对接的供需见面洽谈会。加强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各院校要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鉴定补贴。
五是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116号)文件精神,我省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寒暑假招聘会”活动、“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活动、“创业助我行”活动、“女大学生创业导师”活动、“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招聘会”等十项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各地、有关单位和各院校要认真组织,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尽最大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多管齐下,强化实效,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发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市场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坚持办如全省春季和秋季两次现场大型的海南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各市县要根据实际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各院校要举办校园招聘会,形成了以校园市场为主体,以常设性、区域性、行业性、学校间协作市场互为补充的格局。招聘会达到一定规模的可按程序申请补贴。以我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为平台,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网上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进一步完善有形市场与网络市场相互促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使市场机制的活力和能量得到有效释放。
二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是我们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市县要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扩大项目范围。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应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对参加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三是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清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企业吸纳登记失业毕业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要取消落户限制。
四是鼓励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事业单位空岗时,要优先招收毕业生。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竞争上岗,择优录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满编的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在本单位能自行解决经费的情况下,经各级编制部门审核同意,可接收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关系由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代管,待单位空编后再纳入正式编制管理。经费自筹的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可不受编制限制。
五是进一步完善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机制。在“商业学校”模式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加强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和实习实践活动,通过讲座、演讲、帮带、树立创业典型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新模式。落实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毕业半年后未就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按规定每人可申请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政府贴息的优惠政策。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强化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鼓励我省院校和各市县建立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扶持毕业生创业,各地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补助。
五是加大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健全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及时将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单亲家庭毕业生等困难家庭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对象,及时落实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各市县要在街道、社区、乡镇开发一批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家庭毕业生上岗。健全完善失业毕业生就业联系卡制度,采取重点跟踪、重点帮扶和“一对一”跟踪帮扶的方式,促进困难家庭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三)加强引导,强化教育,深入开展就业思想政治工作
越是就业形势严峻的时候,越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一是要深入开展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当前,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同时存在。因此,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主动将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建功立业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洪流之中。二是要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教育。开展“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巡回宣讲”活动,深入各院校进行宣讲,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帮助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要通过为毕业生作求职动员、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解读,帮助学生既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三是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帮助毕业生缓解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焦虑情绪,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要求今年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项督查活动。我局将对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全面督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以于通报和限期整改,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三到位”。各市县、各院校要制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就业预警方案和具体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动脑筋,攻坚克难,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改革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60周年献礼!